何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
根据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或饮水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公共卫生和医疗资源带来巨大压力,也会对经济、社会、外交等各个层面产生严重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条文,我国于2006年编制成《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明确分级。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不同,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其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辽宁卫生健康委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来了,我们怎么防?
2020/01/24 15:26 来源:沈阳晚报
目前,随着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不断增加,其他多个省份也陆续报告病例。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春节到来,探亲访友、外出旅游购物,人员流动频繁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1月24日,辽宁卫生健康委发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病提示,以下这些知识需要您了解。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肠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毒,因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皇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共有六种,其中HCoV-229E、HCoV-NL63、HCoV-OC43和HCoV-HKU1这四种冠状病毒感染机体后大多呈自限性经过,以鼻塞、流涕、打喷嚏等“普通感冒”症状为主,少数可有神经系统并发症。但是严重呼吸综合征相关的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的MERS-CoV两种冠状病毒均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可引发致死性肺炎。此次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也是冠状病毒的一种,但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有很大不同。
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都有哪些症状?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重症、危重症患者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三、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专家提醒,预防病毒性肺炎还是要增强卫生健康意识,平时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此外,即使天气寒冷,也要注意居室和办公室通风,通风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病毒数量,从而减少感染。家人或办公室同事在流行季患病了,其他人应该注意隔离,以减少传染机会。病毒性肺炎和流感流行季,要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此外,外出乘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回家后,要及时换掉外套,洗手、洗鼻。
四、一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应该怎么做?
发现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及时戴口罩到医院就诊,向医生说明近两周的旅行史或居住史,以及与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接触史。
五、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你是一个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
按照要求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不用恐慌,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抬起手肘挡住嘴。
今天这篇文章只想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的动作,这个动作不仅平时有用,对于肺炎疫情袭来的当下,更有重要的意义。
很多医生护士,在刚来医院、参加入职培训的时候,就被「千叮咛万嘱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抬起手肘挡住嘴。
为什么医生护士要被这样要求?理由很简单,这样做能够更好地保护医院里的患者和同事。
对着胳膊肘打喷嚏?听起来好像很奇怪,我们也都不太习惯。但养成这个习惯,大有必要。
每一个咳嗽和喷嚏都是病毒和细菌的顺风车。人往往在呼吸道疾病时咳嗽、打喷嚏,很大一部分呼吸道疾病,都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而咳嗽、打喷嚏的时候,会高速喷出很多唾液的流体和飞沫。病毒或细菌也会搭着这些唾液的顺风车随风飘扬,扩散,扩散,再扩散。更关键的是,这些唾液的流体和飞沫,会扩散地很远,绝不仅仅局限于指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