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党史百讲】——第二次国共合作
SUT管理之家
学党史跟党走
风雨百年路,奋斗铸辉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引导广大青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切实做到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自5月4日起,bevictor伟德开设《党史故事100讲》主题诵读专栏,通过讲党史故事,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坚定信心,为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汇聚磅礴力量。
本期介绍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讲解国共第二次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在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然而,在全国人民高呼抗日的时候,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无视日本侵略的巨大威胁,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一次次地发动对中央苏区的“围剿”。

在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宣言建议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党派、团体、名流学者、政治家和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共同组建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呼吁各党派和军队首先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而关键的抉择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身处陕北进攻红军最前线的东北军统帅张学良开始逐渐认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方针。1936年4月19日,张学良等一行4人飞抵延安。这天晚上,他们在延安城内的天主教堂同周恩来进行了彻夜长谈。在这次谈话中双方就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形成了很多共识,而这次会谈中张学良所提出的“联蒋抗日”的方针也为中共中央所接受。此后,中共中央调整了策略,不再提“抗日反蒋”的口号,开始实行“逼蒋抗日”的方针。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

但是直到1937年2月中旬至7月中旬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与国民党代表进行了多次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但因国民党方面坚持取消共产党组织上的独立性,取消红军,取消革命根据地的主张,双方还是没有达成协议。
在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布通电号召全中国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到了8月中旬,中共代表在南京举行第五次谈判,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国共第二次合作结束了国家分裂、两党对立的局面,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各派政治势力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促进了人民民主革命力量的壮大,加快了中国的民主革命的进程。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不朽历史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业绩,有很多值得我们中华民族子孙认真总结与汲取的东西。统一的民族观念是推动国共两党合作的社会基础;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促成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前提;正确的策略方针是达成国共两党合作的关键所在;适当的合作方式是建立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条件;形式上的必要让步是实现国共两党合作的正确途径。

文稿|工商管理2002班 于明洁
编辑|新媒体中心 孔斐艳
校对|马强
阅读 45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