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党史百讲】——第十二期井冈山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SUT管理之家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并开始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领导井冈山军民建设根据地的同时,毛泽东还致力于理论上的创造。他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曾在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就提出了“上山”思想。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实践中,毛泽东逐渐发展这种思想,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他曾说过:“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是历经曲折的。毛泽东曾举例说:“有些同志在困难和危急的时候,往往怀疑这样的红色政权的存在,而发生悲观的情绪。”主要表现为有些人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认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了,把“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科学内涵向广大军民解释清楚了,“中国革命运动,从此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
1928年冬天,毛泽东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两篇光辉著作,集中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满怀信心地指出:“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井冈山的工农武装割据让中国革命有了希望。

后来,毛泽东以前委名义多次给中央写信,特别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两篇著作,明确提出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基本思想,揭示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基本形成了中国革命胜利之路——井冈山道路。
文稿|工商管理1901班 杨振宇
编辑|新媒体中心 孔斐艳
校对|马强
阅读 57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