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党史百讲】——第十四期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
SUT管理之家
1928年5月、10月,毛泽东主持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第一、第二次代表大会,已经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且对于中国农村区域小块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进行了论证,从而给予从事农村斗争的同志以重要的理论武装,使之增强了建设农村根据地的信心和决心。在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的实践中,特别是从1929年到1930年,毛泽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此时,农村游击战争已经广泛地发展,并且有力地显示出它在中国革命中所占据的突出地位。实践表明,中国革命要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必须把工作中心放在农村。
他在1930年1月给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信中指出,那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必须采取“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他着重地指明坚持农村根据地斗争的意义,认为“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必须这样,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瓦解。也必须这样,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

毛泽东阐明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学说的重大发展。这一思想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完全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必须把工作重心首先放在乡村,不仅是由于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所在的广大农村应当成为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而且是由于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性。当然,着重于农村根据地的工作,不是说可以放弃城市工作。相反,如果没有充分的城市工作,也达不到革命胜利的目的。
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创造。它反映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党带领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更快的走向革命的成功!
文稿|会计学1902班 张颖
编辑|新媒体中心 孔斐艳
校对|马强
阅读 80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