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党史百讲】晋察冀,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SUT管理之家
学党史跟党走
风雨百年路,奋斗铸辉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引导广大青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切实做到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自5月4日起,bevictor伟德开设《党史故事100讲》主题诵读专栏,通过讲党史故事,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坚定信心,为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汇聚磅礴力量。
本期介绍
1937年9月25日,为了配合友军作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伏击战,共击毙日军1000 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侵华日军“ 不可战胜” 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写进了《八路军军歌》,平型关 大捷也成为八路军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
1937 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根据洛川会议的决定,着重在敌后实行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1938 年1月,敌后第一个由党领导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在冀西阜平成立。在敌后抗战的艰难条件下,党领导人民军队同群众结成血肉相连的关系,依托山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牵制、打击日军,取得巨大成绩。

中国共产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农村,就是在新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条件下,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中共地方组织的配合下,八路军先后创建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山东、苏南、皖中等抗日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辖有23 个县,人口约150万人。边区总后方的巩固和建设,使中共中央能够顺利地指挥敌后战场,并领导全党团结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在很多敌后抗日根据地,男女老幼都是八路军、新四军的耳目,群众在各个山头和村庄之间设置报告敌情的联络信号。各村自卫队、儿童团有组织地传递“鸡毛信”等紧急信件,各根据地都出现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景象。人民群众的充分发动,机动灵活地坚持打击敌人,是人民军队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它能够在敌后的艰苦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奥秘所在。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处于华北抗战的最前沿,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对战略反攻及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收复东北失地起了“前进阵地”的作用,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是讲述者侯佳月,谢谢大家与我一起分享。

文稿|侯佳月
编辑|新媒体中心 吕金茹
校对|马强
阅读 114
人划线